張質是猗氏地方的人,唐德宗貞元年間以明經中舉,授官亳州臨渙尉。到任一月多的一天傍晚,看見很多人拿著符來追他,他的僕人也牽馬在階下等著,他便騎馬隨著出了縣衙的門,縣裡的官吏們都坐在門前,沒有起來的。張質生氣說:「州里暫時追捕我,我的官職不能馬上廢掉,你們這些小官怎麼敢這樣無禮?」人們仍然無動於衷。走出數十里到了柏樹林,使者說,到這應該下馬。便步行了百多步,進了城,北面有大府門,署名「北府」。往西有門,題名「推院」。官吏士卒很多。守門人叫:「臨渙尉張質。」他便進去了。見一個穿紅衣的美髯公靠著案桌坐著。斥責的問:「為官本是懂道理的人,因為什麼不能正確處理事情,以致使人冤枉而死?」張質被推倒地上,呼叫:「我任官到現在才一個月,沒曾處理案件。」紅衣人又說:「案卷很清楚,告狀的人又不遠,上面下令追查,你還敢欺騙本官。」用枷鎖上。張質又說:「告狀的人既然在這,我要和他見面。」紅衣人說:「把受冤人召來。」有一老人瞎了一隻眼從西房走出,很快的看了一眼張質,說:「這個人年輕,不是那個辦案的人。」便命令錄庫檢視猗氏張質的案卷,是貞觀十七年四月二十七日任臨渙尉。又查看訴狀中被冤屈的事實,又下文書去陰府中的亳州查閱下列事實:那年三月,到臨渙任尉者的年齡、姓名,如果已更替,更替人的年齡、姓名,以及替任月日。文書回來了,那年三月任尉的是江陵的張質,年齡五十一歲,於貞元十一年四月十一日任,十七年四月二十一日受替。替職的人是猗氏張質,年齡四十七歲。核查後,判官說:「因為姓名相同,便不再審查了。本主管打十板,改捕正犯。執符者又領張質回去,好像走在高山上,掉在山下,如夢初醒,仍然在柏樹林中,趴在馬脖上,兩肋痛的直不起身,而且不知現在何處。隱隱約約聽到砍柴人的歌聲,知道這裡有人,便大呼救命。砍柴人來了,吃驚地說:「縣裡丟失了當官的和馬,這不是嗎?」都來問,張質不能回答,大家把他身子扶正,趕著馬送回縣裡。張質的馬被鬼牽走,僕人不知道。縣宰懷疑張質初到任,對下屬官吏太嚴,官吏很怨恨他把他殺了。那夜坐在門前的和守門值宿的官吏,都被監禁起來,已經七天了,還沒找到。張質回來後休息了數日才能說話,然而神智已經不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