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王宮殿遺址位於廣州市兒童公園東南面。
這一堪稱中國文物考古史上的重大考古發現,備受海內外人士矚目。與此同時,隨著南越王宮署“露臉”的部分逐漸增多,留給人們的謎團也逐漸多了起來!
一大謎團:“番禺城”存在之謎埃及金字塔,沉睡在無聲的世界裏,隱藏著難以一一解答的謎就目前所知,南越王宮署由南越王宮殿和御花園兩大部分組成。
目前只挖掘出一號殿的一部分和二號殿的一角,350多平方米的發掘現場只占兒童公園東南一個角,整個宮殿最精華的部分還在2萬多平方米的兒童公園下面。
1998年4月,南越王御花園出土後,麥英豪就曾斷言,南越王宮殿就在御花園附近的兒童公園下麵。兩年後的今天,麥英豪的預言得到了證實。
但是,南越王宮署出土得越多,人們心裏頭的一個謎團就越大。
現在南越王的御花園有了,宮殿也找到了,但是在宮署之外還有沒有一個城?
據史料記載,秦末漢初時期全國有十多個商都,而嶺南就只有“番禺”這一個重要的商都,來這裏經商的人不少都財運亨通,發達者眾。
按照考古專家推測,南越王宮署之外應該還有貿易區(市)、老百姓生活區(坊、裏),以及城牆等等,然而這些東西目前卻一點出土的跡象都沒有。
南越王宮署只是番禺城的一部分,當時的城在哪里?
城牆修建在什麼地方?
這也同時是所有廣州人的一個歷史心結———古番禺城的存在仍然是一個謎。二大謎團:印章上的“老外”頭像之謎這次南越王宮殿“露臉”的部分有一個有趣的考古現象———在不大的宮殿發掘現場,人們可以看到多個朝代的珍貴遺跡錯落交疊:2000多年前的南越王宮、1600多年前的東晉古井、1000多年前的唐末漫道等等。在堆積成山的出土物件中,最令考古學家感到興奮的是一枚大約5釐米高、質地堅硬、未完成的象牙印章。
別看這枚象牙印章只有一隻核桃大小,上面還有一道裂痕,來頭卻實在不簡單。首先,這枚象牙印章剛好出土在唐代的漫道上,在它的周圍還有一些象牙材料、水日、外國玻璃珠等文物,按麥英豪的說法,這裏曾是唐代的一個特種手工藝作坊。
廣州出土的唐代文物向來非常有限,令廣州的考古學家有“盛唐不盛”之歎,它的出土正好彌補了這一不足。
同時,南越王墓曾出土過五根象牙,明清時期的大新路是有名的象牙作坊,這枚唐代象牙印章也使廣州的象牙工藝製造史中間的空白得以填補。
其次,該印章雖然沒有打磨完成,也沒有挑字署名,其上卻大有乾坤———上面的頭像無論從臉形還是髮式來看,都是一個明顯的外國人頭像。
從形狀上看,這枚印章不是中國傳統的長方形或正方形,而是橢圓形,而西方印章的形式正是以橢圓形為主。種種跡象表明,這是一枚給外國人刻的印章,反映了當時廣州外國人的存在。
這一意義非同小可,因為據文獻記載,唐代廣州聚集了數萬外國人,尤其以西亞阿拉伯人為多,但苦於缺乏具體物證。但這枚印章上面的“老外”到底是哪一國人?
當時的廣州外國人的數量有多少?
這些謎底仍待揭開。三大謎團:南越王宮“石頭城”之謎在考古學界有這樣一個共識———中國古代建築以木結構為主,西方古代建築則是以石結構為主,一木一石,形成中國與西方在建築文化史上的分野。
過去一般認為,中國建築在唐宋以後才大量使用石質材料,但是在剛剛出土的南越王宮殿和以前出土的南越王御花園,都發現了大量的石質材料,諸如石柱、石樑、石牆、石門、石磚、石池、石渠等等,不一而足。
有人認為,整個南越王宮署的石建築普及程度,可以用“石頭城”來形容,甚至有的結構與西方古羅馬式建築有相通之處,這在全國考古界都是罕見的。
有行內人士提出,南越王宮署獨樹一幟的石建築,是否意味著當時的廣州(番禺)已經引進了西方的建築技術和人才?
如果這些“外籍建築工程師”真的存在,那麼中外建築文化交流史就得重新譜寫了。當然,這些猜測都還只是一個謎。
四大謎團:石渠流向圖形之謎有專家預言,當南越王宮殿全部出土後,將可以見證南越王宮署當時的輝煌。
其實,早前在王宮一側發掘的御花園,光一條曲流石渠就可以見到“皇家霸氣”之端倪。這條曲流石渠約180米長,由北向南,再折向東,注入一彎月形石池後又繼續西流,蜿蜒貫穿整個御花園。
這條以觀賞潺潺溪流為主要功用的管道,說不定還大有別意!南越王御花園中的石渠流向呈“幾”字形走向,方向向南。
而我國的黃河也呈“幾”字形走向,只不過向北,總體的形狀有著驚人的相似。
有專家猜測,這種驚人的相似不一定是巧合,也許正是南越王趙佗當年“覬覦中原”的“野心”所在。有一段南越王趙佗的歷史軼事,秦末當政者對於當時趙佗在嶺南稱“南越王”心有不悅,趙佗向人自辯說:“其實我只是稱王自娛,沒有什麼企圖。”
現在看來,如果這張示意圖早2000多年讓秦王知道,恐怕趙佗也不會有105歲的命了!猜測畢竟是猜測,實情到底如何,恐怕只有泉下的南越王自知。
五大謎團:“龜鱉石池”上的建築之謎目前引起參觀者最大興趣的,是御花園中東南角的彎月形石池。這個深約1.5米的石池出土時,僅存兩列大石板和兩根帶榫的石柱,近池底還發現成層的龜鱉殘骸。
池壁西邊頂上還有三條呈放射式的石地梁,端部各有一口拳頭大的榫眼,形如牛鼻,有專家稱此為“牛鼻石”。有專家斷定,這些遺跡給人們留下了珍貴的啟示———在這些石板、石柱和牛鼻石之上,會有一個不同凡響的建築覆蓋整個石池,很可能是整個南越王宮署中最具亮點的一個建築造型。
那是一個怎麼樣的建築呢?
南越王宮署籌建處特別舉行了一個“彎月形龜鱉池復原設想方案展覽”,現在在石池一旁就有華南理工大學建築系的師生提出來的幾種有關設想:有人認為是一個供帝王後宮歇息賞水賞龜的涼亭;也有人認為是一個池上舞臺;還有人認為是一造型獨特的曲橋……但種種設想,還必須與原有的建築設施和榫眼等相吻合,具體到這一點,又讓包括北京、香港方面的許多專家都迷茫。
2000多年前的石池上蓋建築的結構如何,看來又成了一個歷史之謎。
據瞭解,隨著南越王宮殿的進一步挖掘,南越王宮署獨有的“歷史之謎”還會有更多,目前值得一提的還有“帶刺的瓦當有什麼功用?
”“黑皮黑肉的鵝卵石來自哪里?”等等。考古專家認為:歷史遺跡的越不完整,留給後人的想像空間就越大。南越王宮署的幾大謎團,會帶給您怎麼樣的想像空間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