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熱顛倒的地方繞行於太陽的地球,以它固有的運行規律決定了一年一度的春夏秋冬如期而至。

每當數九寒冬和酷熱的盛夏來臨之際,愛幻想的人們是多麼渴望能有一個冬暖夏涼的季節呀。   

真是天公作美,隨人心願,世上竟有一部分幸運的人居住在冬暖夏涼的“地方”,這“地方”就是遼寧省東部山區桓仁縣境內被人們歎為觀止的“地溫異常帶”,這條“地溫異常帶”一頭系于渾江左岸,沙尖子滿族鎮政府駐地南1.5公里處的船營溝裏;另一端系于渾江右岸、寬甸縣境內的牛蹄山麓。整個“地溫異常帶”長約15398公里,面積為10.6萬平方米。

在這塊土地上,隨著夏天的到來,地下溫度便逐漸開始下降。當氣溫高達30℃的盛夏時,在這裏地下一米深處,溫度竟至零下12℃,達到滴水成冰的程度。特別是船營溝任洪福家房後的一道長約1000米、寬約20米的小山崗,則更為明顯。   

1995年的一個夏天,任洪福的父親任萬順,在堆砌房北頭的護坡時,發現從扒開表土的岩石的空隙裏,冒出了刺骨的寒氣。

老漢感到很是驚訝。於是就在這裏用石塊壘成了長寬不足2尺、深達2尺半的小洞。

夏季裏,這個小洞就變成了一個天然的冰箱,散發出陣陣寒氣,這時人站在距洞口六、七米遠時,就會被這寒氣凍的難以忍受;他們將雞蛋放在洞口,雞蛋都被冰破了皮;將一杯糖水放入洞內,很快就被凍成冰塊。

入秋後,這裏的氣溫開始節節上升,到了朔風凜冽、隆冬降臨時,這“地溫異常帶”上卻是熱氣騰騰,這時在地下一米深處的溫度可達零上17℃,任洪福家的“天然大冰箱”這時又變成了“保溫箱”。人們在任家山后的山崗上看到,雖然大地已經封凍,但種在這裏的角瓜,卻是蔓壯葉肥,周圍的小草也是綠茵茵的。

任家在這裏平整了一小塊地,上面蓋上塑膠棚,在這棚裏種上大蔥、大蒜,大蔥長得翠綠,蒜苗已割了兩茬。人們經過測定發現在這棚內氣溫可保持17℃,地溫保持15℃。

在這小崗上整個冬春始終存不住雪。任洪福老漢充分利用了這一條件,在這道土崗的護坡前蓋了三間房子,利用洞口的冷氣製成了小冷庫。為鄉親和沙尖子鎮飯店、醫院、酒廠、獸醫站等單位儲存魚、肉、疫苗等物品,其冷凍效果十分理想。   

無獨有偶,在河南林縣石板岩鄉西北部的太行山半腰,有一個海拔1500米叫“冰冰背”的地方,也是個冬熱夏涼的地方,在這裏陽春三月開始結冰,冰期長達5個月,寒冬臘月,熱氣如蒸,從亂石下溢出的泉水,溫暖宜人,小溪兩岸奇花異草,嫩綠鮮豔。   

人們知道,自然界的冷暖取決於太陽的光熱,隨著地球的自轉,當它與太陽的距離縮短時,太陽輻射帶給地球的熱能就增加,使地球變暖、變熱。反之,地球就變涼、變冷。

由此形成了地球的一年四季、春夏秋冬。

而這奇異的土地卻打破了這一自然規律,出現了超自然的現象,它的冷熱不隨外界變化而變化,而有其自身的變化規律。

那麼,當外界變暖時它的地下為什麼會是那麼寒冷?外界變冷時,它又是從哪里獲得的熱源呢?   

這奇異的現象,引起了許多科研人員的注意。他們有的認為,在這種冷熱反常的地帶,它的地下可能有龐大的儲氣構造和特殊的保溫層,大氣對流於這特殊的地質構造之中,才導致了這奇異的現象。另有些人認為,這裏的地下有寒熱兩條儲氣帶同時釋放氣流,遇寒則熱氣顯、遇熱則冷氣顯。

還有人則認為,這個地下龐大儲氣帶的上面有一特殊的閥門,冬春自動開閉,從而導致這種現象的發生,這種種分析只是推論而已,究竟這地溫異常帶是如何形成的?

這裏的地質結構有什麼與眾不同?還有待于科學工作者經過進一步考證,才可能解開這一帶“冷熱顛倒”之謎。 ;